大明弘治十三(1500年)吴承恩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庭,家境清贫,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吴承恩自幼聪慧,喜读稗官野史、志怪小说,“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辈所著传记,善模写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髫龄,即以文鸣于淮”,颇得官府、名流和乡绅的赏识,《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做诗文下笔立成。”
嘉靖八年(1529年),吴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创办的龙溪书院读书,得到葛木的赏识。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吴承恩大约5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
嘉靖三十年(1551年)吴承恩接任河南新野县知县。修建行台察院,尊经阁,增修儒学,表彰贞节,兴办水利等德政事迹。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浙江长兴县丞,常与友人朱曰藩豪饮,寄趣于诗酒之间,和嘉靖状元沈坤,诗人徐中行有往来。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终因受人诬告,“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约六十七岁时到过杭州,活了大约82岁,晚年家中富裕安养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