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公告

2016-02-06人的姓氏名字含意

来源: 凤凰网 作者:李雪杰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华夏民族家庭皆有自己的姓,人皆有自己的名。常说的姓氏和名字,是由四个概念组成,古人的姓名制度要比现在复杂得多。人生入世,由父亲给其取名,成年时家族长辈赐字。那么,这个家族的姓是怎么来的、称什么氏,个人的名是怎么起的、和自己的字有什么关系?在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中,有必要弄 懂和掌握这些知识。

 

    在远古时代,人类为生存而群居,每个族群都会信奉一样植物、一种动物、或一自然现象,为自己的先祖和保护神。因此这个崇拜物,就成了这个族群的神器标 志,也就是这个族群的图腾。据我国最早的文字史书记载,在氏族社会后期,各个部落都有自己族群的图腾。如应龙族敬泥鳅,蚩尤族供蛇,舜族崇凤,丹朱族奉 鹤,这些都是各自的图腾。他们对此奉若神明,还作为自己的族号标志,图腾后来就演变为各自氏族的姓。

 

    古姓来历,一是其族据始祖母受孕生子原由而得姓。如《史记·殷本纪》有“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而吞 之,因孕生契。”这是说殷族始祖母简狄呑食玄鸟燕卵而生契,所以殷人图腾是玄鸟,姓“子”。又如《史记·周本纪》载“姜源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欲践 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就是说周人始祖母姜源,踩了熊的足迹受孕而生后稷,以熊为图腾从而姓“姬”。二是据女性始祖生子的地点而得姓。如 《说文解字》所载,“姚,虞舜居姚虚,因以为姓。”姚虚在今山东省濮县南。《说文解字》又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 传说中的炎帝,即神农氏,生于姜水(今陕西岐山县),故以姜为姓。中国最古老的有八大姓氏:“姬、姚、妫、姒、姜、嬴、姞、妘”,现在的大多数姓氏都是由此八姓演化而来。

 

    宋朝刘恕《通鉴·外纪》篇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辞海《氏部》释“氏”为“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为姓的支 系,用以区别子孙所由出生。”姓是族号,氏是姓的分支,也就是始祖有儿几个分门立家,这几家分支便是氏,可见姓和氏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周朝时“氏”有 了大量的繁衍滋生,各种形式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通志·氏族略序》有记:“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三代之后,姓氏合二为一。”所以到了战国以后,姓氏合一,汉代则统称为姓。这是我国姓氏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使姓氏的传承有了明显的特征和意义。一是姓与氏二者可通称,已不再有任何意义上的区别;二是每一个宗族都有了自己固定的姓,可供子孙后代永久使用;三是人 皆有姓,再无贵贱之分。现在通行的姓氏,其十之八九是由姓派生出来的氏渐变而来的。

 

    人皆有名字,这不仅是自己的个人标志,也更便于进行社会交往而相认。但“名字”一词,是由一个人的名与字组成,两者各有用途并有区别。据《说文解字》 释:“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其意是说,人类初时都没有名字,到了黑夜彼此看不见对方,无法识别,只好用口来打招 呼,由此便出现了人的名字。“名”是由看不见的“命”和具有一定意义且能叫得出的文字符号来组成的。

 

    人的名和字,命定的时间不一。《礼记·檀弓》有“幼名,冠字”的记述。是说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而人的“字”,据《仪礼·士冠礼》记载: “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就是说男子到二十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不可复呼其名,则在举行冠礼时由尊长取字赐之。女子未嫁时叫 “待字闺中”,等到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之后才能取字。起名赐字是有着严格说法的,是要遵循一定的规矩。

 

    由此可见,姓名上的文化形态,是多姿多彩的。人的姓氏名字中蕴含有很深的文化传承,也充分见证了延续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