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公告

2016-01-07为何要修家谱和祭祖

来源:华夏谱志联盟
 

  我们为何要祭祖?我们为何要编修家谱?我们为何要追根溯源?因为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先辈生前的教诲值得我们继续传颂,对他们的敬仰从未停息。而将先祖的的精神文化撰写成书,流传后世,则成了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传统,修家谱能教育子孙,福泽后世。华夏民族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而姓氏文化则是其中流传最为久远的文化之一,从古至今,姓氏的传承从未停止,我们从哪里来?则成了后世不停追溯的源头。

修谱师

   “湖广填四川”源于泸州两大姓氏族谱

  清明为何要寻根祭祖

  陈世松说起清明祭祖感慨良多,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扫墓祈福、踏青赏花的人们纷至沓来。饮水思源,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代代祖先的继往开来,就没有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

  自2008年国家将“清明节”规定为法定假日以来,一个以编修新家谱、开展宗亲联谊和文化寻根为特点的热潮正在广大城乡迅速兴起。近年来,一波接一波的川渝民众,试图按照口碑传说以及族谱、碑刻的记述,在湖北某个地方寻找到自己祖先生活的家园,表现出了一种令人感动的执著精神。

  陈世松说,古今中外文化发展历史证明,重大学术研究选题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现实生活的感召;现实生活的强烈需求,催生了无数有价值的学术研究课题。1999年以后,他从元史研究转向四川移民与客家文化研究,出版了《大迁徙:“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2005)和《大变迁:“湖广填四川”影响解读》(2009)

  泸州与“湖广填四川”

  陈世松说,在这一课题调研中,泸州是一个重点。近年来,他不仅为此沿着当年湖北移民线:荣昌——嘉明——泸县——泸州,进行了实地跟踪考察,还重点解剖了泸州王氏和曾氏等家族的族谱。

  “树高千尺总有根”“河流万里不无源”。在“湖广填四川”中,移民先辈们因为各种原因离乡背井,各谋发展,来到泸州安家落户,但他们的后裔对祖籍地的故土、家族宗亲,总是怀有一定的思念缅怀的感情。陈世松说,每一个人,无论高低贵贱,最初的出生和最终的归宿都是平等的,在人生哲学难题的苦苦探求与追寻中,“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是最基本的问题。

  对话祖先 寻找精神家园

  追问“我是谁”,往往是人们内心世界的一大“心结”。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快速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传统的迅疾消逝,让很多人感觉到根的失落,找不到情感的归属与依托。

  “千年大变局”给中国大地也带来了错综复杂的大变迁,社会的急速转型与变迁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快速发生变化,而在精神层面还来不及快速适应与转变,因此失落与焦虑无可避免。

  与历史上相隔不远的祖先们对话,可以使人从繁杂的日常世界中暂时解脱出来,找到安顿心灵的港湾。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族谱文化在当下之受到不分阶层、不分文化层次人们的关注,绝不是偶然。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