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氏家谱中记载的“丧服之图”。
萧氏家谱中记载的“祖坟地图”。
据袁义达、邱家儒主编的《中国四百大姓》(2013版)显示,萧姓总人口在全国排名第30位,在四川人口超过100万,属于大姓。《左传》记载,萧是殷人的一个大氏族。望出兰陵、广陵。
如果从殷商时代算来,萧姓至少有3700年以上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自楚汉争霸中萧何在四川进行战争准备的时期开始,萧姓就在巴蜀留下了足迹。在此后2000多年中,萧姓又和四川有哪些渊源,四川萧姓人又来自哪里呢?
萧姓释义:
萧本意是艾草
萧,从艸,从肃,肃亦声。“肃”本义为“千针万孔”,转义为“孔眼密布”。“艹”与“肃”联合起来表示“一种叶子正面密布小凹点、背面密布绒毛的植物”,这种植物特指艾草。
艾草特有的香气,让古人相信,艾草可以直通神灵,与灵魂对话。于是,艾草的香气逐渐被神化,古人用它进行驱邪和占卜,艾草成为驱邪避难的一种祭祀物品。至今,中国人仍习惯在端午节时将艾草悬于门口,用以“辟邪”。这为萧姓赋予了带有传奇色彩的含义。
萧姓源头:
主要源自子姓
萧曾是殷人的一个氏族,萧姓主要源自子姓。微子是周朝宋国的始祖。子姓,名启。他的兄弟就是鼎鼎大名的帝辛纣王。
殷商末年,纣王无道,穷奢极欲,暴虐嗜杀,导致众叛亲离,国势日衰。微子屡谏,不被采纳。后来,微子干脆脱离纣王的政治集团,撒手不干,出去避祸了。这段故事,华西都市报在4月5日“四川百家姓”大型系列报道中,关于黑姓起源的时候曾经提到,萧姓和黑姓的祖先都是微子。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周武王姬发灭商,微子自缚衔壁乞降。周公旦平定管蔡武庚叛乱后,周成王封微子于商族发祥地商丘,以示不绝殷商之祀,国号为宋,爵位为公,准用天子礼乐祭祀祖先。萧与肖:
在现在很多的萧姓人群中,同时出现了“肖”姓的写法。“萧”与“肖”是否同源,有了争论。
很多人认为,“萧”是“肖”的异体字,或认为“肖”是“萧”的简化字。于是,不少“萧”姓者为书写简便,把“萧”写作“肖”。
也有观点认为,中国原来就有“肖”姓,与“萧”姓的源流不同,这有待考证。
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国家推行第二次简化汉字的时候,把“萧”简化成了“肖”,但后来国家废除了二简字。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汉字使用时间为1977年12月20日- 1986年6月24日。1984年4月6日,中国开始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在二简字和身份证登记的交叉期间,“肖”与“萧”开始并行出现,至少95%以上的“肖”姓人,本应姓“萧”。
虽然民间老早对“萧”就有这样的简化写法(《新华字典》载明“肖是萧的俗写”),但历史上从未有人将“肖”作为正式姓氏。其他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阎”简化为“闫”、“蓝”简化为“兰”、“傅”简化为“付”、“戴”简化为“代”上,等等。
平乱有功受封萧地
萧人以邑为姓
很多萧姓人认为,萧叔大心是萧氏的得姓始祖,这段故事源自历史的一个偶然。在这段故事中,蕴含着几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让人不得不说,而又充满唏嘘。长勺之战
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春,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当时齐国正处于春秋五霸齐桓公刚刚即位的初期。这时的齐桓公年轻气盛,管仲叫他先好好治理国家,和他国结盟,等待时机再去争霸。可齐桓公不听,想要一口吃掉鲁国,就发动了长勺之战。
这场战争并未成就齐桓公的霸业,却成就了一个叫曹刿的人和一个叫“一鼓作气”的成语,并在当今成为学生必修的古文典故之一。
鲁国国君听从曹刿之计,以一鼓而胜三鼓,使齐师大败而归。各位读者可能会产生疑问,这场战争和萧姓的始祖又有什么关系呢?
齐国大败后,年轻的齐桓公败了,一直生闷气,经常发脾气,说出师无功,还谈什么争霸?管仲也发脾气说,你不听我的,我不叫你打,你非要打,败了,我也不管了,你看着办。
这时候,鲍叔牙看不下去了,赶紧打圆场说,齐国和鲁国都是强国,长勺是别人的主场,我们打不过人家,很正常,您别急,我们联合宋国,再打,鲁国肯定就不行了。
就这样,萧氏的祖先子姓宋国,卷入了齐鲁之间的战争。再后面的故事中,又有更多的偶然发生,萧姓在风口浪尖中开始产生了。齐宋联合
宋湣公和齐桓公的父亲是好兄弟,听说齐桓公受了打击,马上就答应了联合伐鲁的意向。宋国派遣猛将南宫长万为主将,猛获为副将。齐国则派遣鲍叔牙为主将,仲孙漱为副将。双方各统大兵,集于郎城。齐军在东北,宋军在东南。
南宫长万又名南宫万,在后来的故事中,他和萧姓的产生发生了极大的关系。南宫长万有万夫不当之勇,至少是三国时期吕布和张飞的级别。鲁国听说南宫长万和鲍叔牙一起来了,心里十分害怕。南宫长万有触山举鼎之力,鲍叔牙多谋诡诈,两人智勇相合,很多鲁国人认为,这场战役鲁国输定了。
就在鲁国上下人心惶惶的时候,大夫公子僵站了出来。他说,南宫长万虽然勇猛,但缺点明显,他觉得自己很厉害,所以军容不整,军纪不严,打破齐宋的犄角,正好可以从南宫长万开刀。
宋湣公十年(公元前682年)夏日的一天,鲁国军队披上虎皮到南宫长万的营寨偷营。宋军被虎皮恐吓,大败,南宫长万死战,被暗箭所伤,竟然被鲁国所擒。他的勇武很受鲁国人敬重,随后被释放回国。
如果历史停留在这一页,萧姓的产生可能会推后到某个时间,但一个偶然发生了。
萧叔大心护国
次年秋,宋湣公带南宫长万外出打猎。大家听说过南宫长万能把戟扔起数丈,再稳稳接住,宋湣公就让南宫长万耍了一盘。结果传说果然应验,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南宫长万的身上。
宋湣公不服,就主张和南宫长万开一场小赌局,谁输了谁喝酒。玩的东西,大概相当于现在“斗地主”一类的游戏。玩这个,南宫长万不擅长,连输了好几局,基本上喝高了。
宋湣公爽了,说了一句戏言:“囚乃常败之家,安敢复与寡人赌胜?”南宫长万是勇战被迫被俘,听了宋湣公的话,心里很不舒服,充满了愤懑。
这时,恰好有使者来报周庄王之丧,且告立新王。宋湣公说:“周已更立新王,即当遣使吊贺。”南宫长万凑热闹说,我还没见过周王,让我去吊唁。宋湣公笑曰:“宋国即无人,何至以囚奉使?”周围的宫人皆大笑。
这样一来,让南宫长万彻底急了,他掀翻赌桌,乱拳打死了宋湣公。在春秋战国时期,杀死一个诸侯,就这样轻描淡写。
南宫长万恼羞成怒将宋湣公打死后,更立公子游为君。宋国诸公子见势不妙,大多数逃到了萧(今安徽萧县西北),公子御说逃到了亳。萧邑大夫大心,子姓,是宋国公族子弟。他与诸公子共同组成一支军队,于当年冬天击杀南宫长万之弟南宫中和新君子游,立御说为君,是为宋桓公。
大心因在这次平乱中有功,受封萧地建立萧国,称为“萧叔大心”,为宋国的附庸国。此后,萧人以邑为姓。
在众多的历史巧合中,萧姓的一支就这样产生了,是为萧氏的主要来源。汉朝著名宰相萧何,正是萧大心之后。
萧姓历次迁徙
萧姓得国后,古萧国管辖范围大约是江苏、安徽、河南一带。据《中华姓氏谱萧姓卷》记载,萧姓在先秦时期主要聚居于今安徽、江苏,汉时随着萧何拜相封侯,其子孙也多有列侯为官者,分封各地,陕西、河南、河北和山西等地也逐渐有萧氏迁入。另有萧何重孙萧彪迁居兰陵(即今山东枣庄附近)。
西晋初,已有萧氏因任官南迁,最远到了今广东等地。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北方士族大举渡江南迁。萧氏在此次迁徙中,主要定居于江苏和湖北。其中,萧彪后裔萧整举家定居在丹阳附近的南兰陵县,子孙兴旺,人才辈出。从此,兰陵即为萧氏主要聚居地和重要郡望。
南北朝时期,萧整后人萧道成和萧衍分别建立了南齐和南梁两朝,并且萧姓在刘宋、南陈,以及北齐、北魏和北周也十分显贵。手握重权的萧氏族人因任官而散居各地,南到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北至河南、河北、陕西,都有萧氏族人活动的踪迹。这个时期,萧姓人口在四川已初具规模,但并不是本地大姓。
隋唐两代,萧氏族人依然显赫,既为皇亲,又历代为显宦。除长安外,主要聚居地还有河南和山东等地。
唐高宗、武则天时期,陈征、陈元光父子率河南固始府兵征闽,后在当地屯垦,军士便在福建落籍,其中有将佐萧润尔,从此开始了萧氏移居福建的历史。
唐穆宗时,福建萧氏出了一位皇后。“安史之乱”和唐末的农民起义,两次引发由北向南的大规模迁徙潮,更多萧氏族人在这两个时期,迁移到了江西、安徽、湖南、广东和福建等地。其中江西、安徽、湖南,至今仍是萧氏聚居大省。
从晚唐五代到宋、元的460多年间,萧氏的主要迁徙地是江西、福建和湖南。随着“湖广填四川”的开始,萧姓开始大规模进入四川,成为四川的大姓之一。
残存家谱记载萧氏丧服制度
近日,华西都市报读者萧乾富先生向华西都市报提供了一份印制于清嘉庆年间的萧氏家谱。这份家谱记录了金堂县淮口一带萧氏家族的家谱,家谱中对萧家人当时的家规、穿着有着明确的记录。
萧乾富的祖先萧再富兄弟3人在明末清初进入四川,花了5年时间定居在金堂县淮口庙子坝一带。在萧氏族家谱中,明确记载了在不同葬礼上服饰的不同规格。从萧姓族谱中所记载的丧服制度中可以看出,萧姓家族在清代已是当地一个十分有规模的大家族了。丧服制度完全仿效当时的主流礼法,规定严格。
族谱中更记载了十分珍贵的萧姓家训,分别是“忠君上、孝父母、友兄弟、和夫妇、讯子弟、敬师友、睦宗族、和乡党、重农桑、尚节俭、课女工、宽御下”。
家训劝解萧氏族人,要孝敬父母,兄弟共勉,团结相亲,重视农业,崇尚节俭,家风崇尚宽和的处世之道。
在家戒中,则强调了严禁酗酒、懒惰和欺凌孤寡等,家族管理体系十分成熟。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