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公告

2015-11-02寻根问祖溯本清源 编修家谱传承文化

来源:华夏谱志联盟
 

 

    言及传统文化,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个庞大飘渺难以把控的领域,虽然有心学习,但是面对如此浩瀚的内容只好望而却步。但是,在冯志亮先生的心里,传统文化却有它极为真实的栖居之所,可以让我们尽情的发掘、享用、与弘扬。

  冯志亮先生在讲课时曾风趣地说:“传统文化在民间,就如同散落田野间各处并不引人注目的小麦高粱,当有心人将它们一一拾起,用专业的技巧、精致的器皿,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耐心,将这沁人心脾的浓浓酒香奉与世人的时候,人们就会恍然大悟的发现,这‘浓香美酒’是传统文化的精粹。我们愿做这有心人,将中国五千年以来最质朴、最真诚的文化精粹提炼出来,与世人共享。”

  先圣孔子毕生的追求就是恢复周礼,倡导礼乐仁和。其实这并不是孔子在固执的坚守旧礼。而是,远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深刻地意识到了中华民族的礼仪已经开始败落,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深深担忧,特别是在家谱文化中,编修者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当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戎狄南侵,捍卫齐国霸业时,孔子曾感叹说:“微管仲,吾将披发左衽已!”。其意思就是如果没有管仲,我们都将披头散发,衣襟左开,沦陷于异族野蛮人的统治之中了。但是,如今我们眼中的蛮夷之邦却将我们的传统文化精粹学了去,在自己的土地上开出文明之花。而我们自己却只会在当前的社会中抱怨与讥诮,将自己的传统文化踩在脚下而置之不理。如此,岂不令人痛心疾首。在这时,冯志亮先生悄然放低自己在IT行业的桂冠,潜心投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掘、继承和弘扬,其行着实令人钦佩。

    在冯志亮先生的观点中,传统文化中最真实的东西是来自于民间,来自于中华大地上有血有肉的华夏儿女。世界进程风云变幻,一轮轮政治、经济、文化热潮过后,各大媒体报道的首版,各位名流作家的笔端,都充斥着与之相关的热辣字眼。真正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机构、组织和个人却廖若星辰。平心而论,不能斥责和批判为热潮而辛苦耕耘的人们,因为大部分民众的兴趣点在那里,他们只是急大众之所急想大众之所想。可是,当热潮退去,不再看环境,不再看别人,而将眼光投向自身的时候,是否有一种苍白感呢。“苍白”是因为自己失了“真”,人们已将本身应该继承的传统文化之魂弃之不顾。当人们学会找寻与继承时,自己本身就是一道风景,也就再也不必盲目崇拜外界的斑斓。

  若如此,又该如何找寻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风景呢?

  冯志亮先生给出了这样一个具体却又抽象的答案:编修姓氏文化丛书、编纂百年五代家史家谱、编写个人文集自传回忆录。

  很多人会疑惑,这些跟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联系呢?

  首先,姓氏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原始姓氏的起源与发展,到各个单独姓氏家族的迁徙与分布,其实是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宏观表现,姓氏发展与代代繁衍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见证。为了探寻姓氏文化,冯志亮先生主持编修姓氏文化丛书一百四十余种。深入研究了每个姓氏的起源分布、郡望堂号、家乘谱牒、家训族规以及近现代名人。除此之外,冯志亮先生还展开了姬、姜、妫、姒、嬴、姚六个古老姓氏的专题研究,将姓氏的源留始末做详尽的比对,发掘姓氏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自古以来,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家谱文化经过几千年的风雨传承直至今日。对于编纂百年五代家史家谱,冯志亮先生这样理解。家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缩影,是最小的组成单位,也是一个姓氏代代繁衍的见证。一个家庭前进过程中的起承转合是中国民族发展的印记。家谱文化的实质是孝文化,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所以必须得到弘扬与发展。至于为什么是百年五代?冯志亮先生说:“百年之内发生的事情最容易让人记忆,资料全面,很多知晓家族史事的长辈也都健在,所以这个时间段内整理出来的家史家谱会有极强的真实性和史料价值。而且,百年五代并不是只修近五代,而是每五代编修一次,这样整个家族的血脉都能得到有效的记录,家族文化也可以得到完善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也可以万古长青”。

  在对个人文集、自传和回忆录的编辑出版问题上,冯志亮先生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人。冯先生在谱牒学堂进行姓氏文化培训时曾意味深长的讲道:“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不单单是响应号召,也不单单是群体式的活动,而是要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到每个人身上。所以,每个人发出的声音应该让社会听见。人对人的传承是传统文化传播的最佳介质,但是口口相传容易遗忘,无法完整留存。因此,文字的记录是最明智的选择。当你的人生阅历和经验教训,经由带有墨香的文字传承给未曾谋面的后人时,那是对一个人极大的安慰和肯定。”

  姓氏文化图书、家史家谱、个人文集这三步走是一个由宏观到具体的过程,也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到如今源流的发展过程。冯志亮先生将本来宏观而繁琐的传统文化化作一个个可以被人所亲近和了解的实体。

  冯先生在讲课时常说:传统文化有它独具特色的物质形态,所以独具中国特色的姓氏文化书籍、家史家谱、以及个人文集的编写成为了我们研究学习的主要课题。

  正是由于整个课题的深入研究,冯先生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培训理念,创立了北京家史家谱自传培训班,并主持编修了《家史家谱编修实务教程》、《自传写作指南与范文导读》、《民俗探究与姓氏溯源》等八部教材,解决了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的燃眉之急,获得了行业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溯本清源,继而广而传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明智之举。正如冯志亮先生所说:“中国传统文化,孝道是根基,仁、义、礼、智、信是主体,只要牢牢抓住根基才能枝繁叶茂,中国汉唐文化的伟大复兴将指日可待!”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