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公告

2015-08-25四川李姓各大支系大融合

来源: 华夏谱志联盟 作者:佚 名

                   李冰

                  李光弼

  李姓最早出现在四川的时代,大约是在秦灭巴蜀(公元前316年)后。周赧王四十三 年(公元前272年),秦灭掉当时游牧民族控制的义渠国,在这片土地上设置了陇西郡、北地郡、上郡。陇西郡,因在陇山(六盘山南段别称,为渭河平原和陇西 高原之分界)以西而得名,郡治在狄道(今甘肃临洮)。

  秦国的李姓是嬴姓李氏。目前最普遍的说法是,秦代陇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崇,后人尊他为陇西李氏的始祖。陇西李氏形成的时期,李姓在秦国已是望族。秦灭巴蜀后,不断地向巴蜀地区移民,形成了四川最早的李氏祖源。

  战国末期,进入四川的李姓移民,和正在萌芽阶段的陇西李氏有着相同的祖源,即都是在夏、商时代世代作为大理官为王室服务的赢姓理氏后人。这一支李姓,最早可追述到传说时代的皋陶时期。

  在这一时期,四川最著名的李姓家族是李冰父子。公元前256年到公元前251年,李冰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因为李冰的生卒年代史书上记载得不详尽,他的后人在四川的情况已难以追述。

  在战国末期就已进入四川的李姓,是四川李姓大家庭最早的基石。秦汉时期:赵郡李氏入川

  秦灭六国后,四川成为秦人迁居六国大姓权臣后的地方。当时的四川,还属于中原政权的边境地区。这一时期,大量中原姓氏随着强制移民进入四川。仅次于陇西李氏的李姓第二大源头赵郡李氏,也进入了四川。

   赵郡治所位于今河北赵县。最早可追述到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今邢台隆尧人)。李牧的祖先和陇西李氏的先祖是相同的,也是嬴姓李氏。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 之一,所在李姓家族是赵国的望族。李牧曾在秦灭六国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被秦视为第一劲敌。在和匈奴与秦的战争中,李牧是一位常胜将军,最终不幸死于自己人 的猜忌之下。

  秦时代,赵郡李氏和陇西李氏的先民们,已在四川这片土地上出现并繁衍。秦灭巴蜀和迁六国移民的两次事件,为四川成为李姓的大省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时期,中原姓氏文化影响到了四川本来就有的土著居民。本地少数民族巴人、賨人中,开始出现了李姓,并逐渐形成四川本地的李姓大家庭。

  秦汉时期,四川广汉一代是李姓重要的聚集区。东汉文史学家李尤,是益州广汉人。到东汉时期,四川本土的李姓已发展为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家族。东汉末期:南阳云南李姓入川

  汉朝时,李姓开始逐渐向全国各地迁徙。东汉末期,中原战乱不止,李姓在四川的祖源又有了新的变化。除不断输入李姓外,还向四川以外的地区输出李姓,形成了李姓新的郡望,略阳李氏。

  从秦汉时代到三国时期,李姓从西北和中原地区的聚集地,逐渐发展到东北、云南、广东各地。更多李姓名人,在史书中出现。这一时期的四川李姓名人,有蜀汉著名将领李严,他的祖籍在河南南阳一带。

   南阳所属的北荆州是汉末军阀割据的重要战场,从三国年代初期开始,南阳及三辅一带就有大量难民及豪强势力进入益州。第一次大的难民潮,发生在刘焉割据益 州的公元190年代初期,这些难民达数万人。其中的青壮年,多到足以编成一支军队。刘焉把这支难民组成的军队,称作“东州士”,成为刘焉割据势力中重要的 力量之一。

  三国时期,北荆州第二次大型移民发生在208年曹操进入荆州前后,李严正是在这一时期进入益州为官的。因为“东州士”是蜀汉时期重要的军事力量,从荆州一带移民到四川的李姓家族,成为四川李姓的新兴豪族,也成为四川李姓的又一支祖源。

  三国汉魏相争时期,四川本土李姓也随着战争外迁。李姓重要的一支郡望略阳李氏,形成于这个时期。这个李姓的祖源,有四川少数民族巴人和賨人的血统,世居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有种说法是,巴人的先祖之一源于远古资阳人(公元前4万年左右)。

  这支李姓因汉末战乱迁于汉中(今陕西汉中)杨车坂,号杨车邑。曹操占领汉中后,又从杨车坂再迁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南),以后定居下来,故被称为略阳李氏。

  在这一时期,随着蜀汉对南中地区的开拓,已发展到云南地区的李氏家族,也开始进入四川。建宁郡俞元县(今云南玉溪市澄江县)人李恢,是蜀汉的重要将领之一。

  这一支李姓的后裔一直扎根在四川。直到三国归晋后,李恢的家族仍在四川为官,他的孙子李逷是晋朝益州郡太守。李逷任职期间,曾大规模反抗过成汉开国皇帝李雄的起义。李雄是賨人后裔。

  此时,李姓在四川的影响力已达到新的高峰,祖源也变得更加复杂。加上蜀汉所处的地理位置,当地居民和少数民族的融合也越发繁盛。在诸葛亮的助推下,蜀汉大量少数民族改姓赵、张、杨、李四大姓。这些改姓,至今在四川南部及云南地区仍有着影响。隋唐后:四川成李姓熔炉

  隋唐时代,因为帝王的赐姓和少数民族的汉化改姓,李姓得到空前发展。成都是安史之乱时重要的避难所,大批不同祖源的李姓人进入四川。四川李姓源头变得更加复杂。

   契丹人李光弼,与郭子仪一起平定安史之乱后,被封为临淮郡王。762年,李光弼出镇徐州,进封临淮王,徙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从此子孙繁盛,形成金陵 李氏。随着后期的数次大型移民,四川李姓中又融入了契丹李姓的血统。金陵李姓后来分衍于江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成为四川李姓又一支重要的祖源。

  宋代靖康之变后,大量李姓南迁,进入湖广、四川等地。宋元时代,四川已经彻底成为李姓的大熔炉。元末和明末清初的两次大型移民后,李姓祖源开始有了更多的家谱记录。

  四川大多李姓家族对祖先的考证,基本上是在元末明初和湖广填四川移民这两段时间开始的。此后的李姓祖源探寻,大多依照的是族谱中流传下来的字辈、世系和口头传说。

四川部分李姓支系字辈

  攀枝花一支李姓:宗应文明雁世开,祖朝万林如祭泰。承天寿福光华远,洪恩锡庆瑞东来。

  南部一支李姓:朝元先庭维仕林,文昌定国胜聪明。

  阆中一支李姓:德玉先朝正,文章华国清。南充一支李姓:永世正昌云,春光元天子,文武登大庭。

  仪陇一支李姓:亨本耳书德,棋太培修文。怀芳中俊仕,万有一家春。

  遂宁一支李姓:大友文明正,福寿永康灵。

  重庆一支李姓:谷在种子思,受遇加上文。承先启后光,忠孝必然芳。奇策丹廷现,祥开彻祚昌。

  温江一支李姓:国家之祥,永世其昌。文武克建,久奉朝堂。遵字更名,吾宗高清。

  广汉一支李姓:光明庭中出英才。德阳一支李姓:国正天心顺,家和祖泽祺。锡康钟福禄,茂本载辑熙,耀武隆奕叶。

  内江一支李姓:桂荣盛昌茂,征应念仕升。内江一支李姓:诗书誉厚,乐道真荣。前途达远,卓尔超群。

  广安一支李姓:洪才正邦国,为本中大道。俊秀树明庭,荣华富贵春。

  岳池一支李姓:文松逢先新林芳,时振飞继生元良,健代荣华永世昌。

  华蓥一支李姓:庭正天应国,宗尚一世代。荣华开永久,至德绍万邦。长春桂子远,义方有吉光。

  武胜一支李姓:志正元合,维登三成。必(学)自大方,才德永长。生洪盛世,望重明帮。

  泸州一支李姓:国正家兴顺,可为世才能。毅廷道高泽,丽学秀基纯。光中继远,万代红春。

  泸县一支李姓:寿春奇维草,XXX元联。国朝长富贵,世泽永同天。

  射洪一支李姓:家仁迟宣昌,鸿光大永安康。国明珍世代,福州胜天长。

  富顺一支李姓:加正大国芳,天开沛春明。三元光先代,上泽久昌荣。

  眉山一支李姓:金崇玉仲云先德,功顺名成赵国图。

  达州一支李姓:君亲林贵才,元明清应开。新都一支李姓:枞经家国祝昌隆。成都一支李姓:天开守奉文,思余支有成。时恒先本现,万子永长春。重振家之光,龙荣国际昌。

  安岳一支李姓:华时应有,文才必仲。仁义智信,正大光明。克承先绪,世代荣昌。

  自贡一支李姓:元向知本大,文运振明新。学道恢仙泽,存仁潜信真。

  宜宾一支李姓:明进君长用,经纶正大光。文昌恒德远,鸿开国永安。世泽培新守,钟荣定朝章。

  资阳一支李姓:天生一上果,春前玉质杨。良材成利用,永世有奇观。

  眉山一支李姓:廷春桂大凤,如意茂启崇。天朝君恩仲,万世谷登荣。

  广元一支李姓:三春开发,万仕翰方。巴中一支李姓:习自公景庭,世荣光一本。德盛积三多,为人忠友孝,成家聚太和。

  苍溪一支李姓:万国昌明,中邦永青。文光大作,秀仕克登。

  剑阁一支李姓:子兆藩成占,宗定国泰安。元朝锦兴顺,得(昌)发永正康。

  中江一支李姓:文其长正昌,运复均平治。简阳一支李姓:先时云朝廷,安邦定国平,云章开祖兆。

  北川一支李姓:一本宏开,永楚德义。渠县一支李姓:一文中有尚,维世国永昌。人才长显达,经济正朝纲。

  会东一支李姓:英俊贤良泰,荣华富贵昌。首源应天远,世代永贞祥。

 

/四川李姓故事/

  安岳恒泰房:被逐后自成体系

  安岳城南乡慈良桥东李家坝一脉李姓子孙,自始祖李恒泰13岁随母漂泊徙居安岳以来,已历六世,后裔数百人。

   李恒泰先祖入川落户在富顺自流井,世代经营盐井盐业,颇具规模。19世纪中叶,李恒泰父亲参与反清义军被杀,族人遂将李恒泰全家逐出李氏祠堂。李恒泰随 母流落到安岳石佛场,帮工度日。数年后,李恒泰迁居相邻不远的城南乡慈良桥东贺禹门老宅(现称刘家坝)佃田维生。“民国”初年,置业慈良桥东宁家坝(现称 李家坝),繁衍生息至今。

  100多年来,李恒泰后裔与祖籍自流井族人素无往来,互无音讯。后人赴自流井寻根无着,决定自成体系,独立建谱。

洪雅高庙李氏:先祖觅地归隐

  洪雅高庙镇,地处峨眉山后靠高寒山区,主要有李、张两户大姓。李氏先祖李清先期落住高庙,至今已传20多代。

  李清是从湖北到四川来做武官的。解甲后,觅地归隐,带了一个姓张的伙夫和一个姓余的书童,从今天的雅安方向沿山漫游。一天,他们准备埋锅造饭,忽然听到山涧下传来溪流的哗啦声,李清就叫伙夫前去取水。

  不一会儿,伙夫回来说,这条山溪水清花白亮,水又大得很;溪涧有好多鱼在游。李清一想,这地方有水、有鱼、有树林,何不在此安家呢?

  随着李氏的落户,人们相继在此安家,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高庙古镇。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