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武当太极宗师张三丰这个人物为广大读者所熟悉与喜爱,但却极少有人知道张三丰乃是邵武人。这是因为关于张三丰这个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出生地,许久以来都没有一个系统权威的说法。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张三丰的出生地始终都是个谜。全国目前有关张三丰的出生地有二十几种说法,但却无法找到其传承宗谱和有力的证据。
直到四年前的夏天,福建电视台《发现档案》栏目和央视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先后相继报道:“发现武当太极一代宗师张三丰家谱,乃邵武市和平镇坎下村坑池里人。”这个消息震惊了中外。央视国际频道作为中国的权威媒体,发布这个新闻消息,绝不是轻率的举动,自然是经过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掌握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专家学者们也始终没有仅仅停留在张家族谱这条线索上,经过后来四年多艰苦细致的查证,如今,越来越多的史料和遗迹的发现,终于形成了张三丰是邵武人的证据链。在明朝后期,张三丰曾以“真武神仙”的神位,被当时邵武府所辖的邵武、光泽、泰宁、建宁等县所祀奉,后扩大到闽北及江西省的黎川、资溪等地祀奉。从元代到清代,在邵武等地常有自称为张三丰的道人行走于民间,传道行医。2012年9月中旬,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记者们再一次走访了邵武,挖掘整理史料和遗迹并播出了太极张三丰在和平镇的故事。
根据和平镇坎下村张家族谱记载,张三丰生于南宋末〔公元1264年〕。明朝历代皇帝均崇信道教,尤其是永乐皇帝朱棣。他因曾受张三丰的劝导,当个仁德有为的皇帝,有了永乐之治。出于感恩和统治的需要,于永乐十年〔1412〕命大臣率三十万军民夫匠,不惜代价,前后以十三年工夫,在武当山营建了九宫九观等三十二处宏伟的宫观庙宇。而且专门为张三丰营建了一座很有气势的宫殿,赐额为“遇真宫”。
明朝嘉靖年间编的《邵武府志》,清朝咸丰年间编的《邵武县志》,有关张三丰的记载,共有八处之多。《邵武府志》的旧志中认为:“张三丰生于南宋,封于元,仕于明”;在《邵武府志》和《邵武县志》仙释卷上有:张三丰,又名张子冲,号三丰,俗名张邋遢,邵武坎下村人。家贫,负薪养母,性好道,常自言曰,一心无挂碍,愿见吕先生(即八仙之一吕洞宾)。
在福建省省志《闽书》的仙释卷中(636页)一样有记述:“宋时,张三丰遇到吕洞宾点化,张三丰母亲去世,殡于邵武坎头北胜寺”的记载。在《邵武县志》的31页中有“翠云庵,张子冲炼丹处”。114页中有“神仙桥,在旧墟街尾(现和平村),俗传张三丰飞升处”。128页中有“仙婆墓,在旧墟南关外升仙桥,葬张子冲之母”。240页中有“北胜寺,道者张子冲尝居北”。“翠云庵,张子冲建,有题梁二十字:金谷翠云峰,开山张子冲,官添儿择日,王朗墨绳工”等记载。
不仅如此,张三丰在邵武的遗迹也随处可见:在张三丰修炼所在的翠云庵寺院中,至今仍保存着元朝至正年间的石柱柱础、石雕等。相传就是张子冲被赐为三丰神仙后,由官府对翠云庵进行了重修,在天井处还有元代石雕、石水缸、石槽等。在和平镇朝石村通往翠云庵的路上,有一方明朝年间所刻摩崖石碑,记载着张三丰在山上修炼和念佛的有关经过;在和平的留仙峰上的闭关室中,则有一块明代万历年间所立的石碑,这块石碑由于长期被砌在留仙峰上的一间石屋中央,古碑一大半被埋入土中,所以不被人所知,直到去年九月才被挖掘清理出来,经过专家拓片鉴定,乃明朝时所刻,上面记载了张三丰在此闭关修炼的文字。
在邵武有许多关于张三丰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老幼皆知。邵武人都称张三丰为张邋遢,却又是半人半仙,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张三丰长得英俊伟岸、丰姿魁伟、大耳圆目、相貌堂堂,且聪明才智过人,正直敢为,侠肝义胆,一身正气。传说中的张三丰嫉恶如仇,为民除害,诛杀为恶不作的邵武县尉施大头。此案惊动州府两级衙门,下通缉令四处捉拿杀人者。张三丰以防万一事露,牵连于家人和乡邻,他装疯卖傻,邋里邋遢、好吃懒做,不惜酒颠于街头市井,为此遭到乡人唾弃不尊。后来张三丰先后得火龙真人、吕洞宾点化,并赠他九天玄幻宝剑,从此一刀一尺走天涯,寒暑惟一纳一蓑,或处穷山、或游闹市,四处漂泊,行侠仗义于江湖。后行天道,反元兴汉,数次点化明朝天子朱元璋,遣江湖奇士刘伯温,智者李善长,江南首豪沈万三等人辅佐朱元璋夺取天下江山,建立了大明王朝。然而,朱元璋打下江山当上皇帝后,鸟尽弓藏,兔死狗烹,陷害功臣,大开杀戒。张三丰几番劝阻无效,便愤而离开朱元璋,不再为朝廷所用,隐入山间大野,于北岳恒山、湖北武当山以及老家邵武和平镇境内的武阳峰、留仙峰、翠云峰这三座大山内潜心修道,故人又称他为张三峰。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