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公告

2015-08-21柞水家谱保护与开发分析

来源:华夏谱志联盟

  20世纪50年代,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打破了旧的宗法制度,被认为代表着“封建族权”的家谱不少被付之一炬。“文化大革命”则令更多的家谱遭灭顶之灾,许多家谱保管者受到“红卫兵”揪斗批判,戴高帽子游街,珍贵的家谱被当作“四旧”物品烧掉。有人估计,从50年代到70年代,全国被毁掉的家谱大约有两万余种。据不安全统计,我县“文革”前,55户有家谱,涉及36个姓氏,文革中有15户老谱被烧掉。如穆家庄徐氏,杏坪石瓮沟徐氏,社川河孟氏等家谱都没有保留下来。不少仁人及族贤冒着极大风险,千方百计抢救保护收藏家谱资料,据初步调查,我县有40户,将老谱保留了下来。为后世寻根问祖,续修开发家谱做出了贡献。

 

  社川河党家老谱为光绪八年(1882)官修。过去一直由党陶之(国大党代表、镇安县参议员、凤镇镇长)保管于凤镇子房寨。解放军攻下子房寨后,不少人去捡拾官宦人家留下的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杏坪党家台党寿余上到子房寨后,发现了遗留的党氏宗谱,他没有要任何东西,就将12部宗谱背走,在老槽沟垴遇见解放军,被收缴了8部,他只将4部背回家。20世纪60年代初,有人追查这件事,党寿余袒间将家谱藏在猪圈棚子里面。其孙子党文胜以为是把宝贝藏在那里,在猪圈棚子找到了“宝贝家谱”,就将家谱取出放于大河堤缝里,党寿余后来发现家谱不见了,用拐棍要打党文胜,党文胜又从外河堤缝中取回4部家谱,党寿余挨批受斗,始终未交出家谱资料,直到去世前才将家谱交由党文胜保管。1975年党文胜将家谱交给了党文范。

 

  凤镇康家老谱为民国17年湖北蕲春县康氏宗谱7修产物。文革期间,抄家搜查四旧物品,族贤立即将三本家谱交于贫农成份,时任生产队长的康魁龙,将谱放入箱子底下,才免于一劫,保存了下来。

 

  柴庄乡枣树坪蔡家老谱为最早的南宋太宗淳右初年所修,共28本。文化大革命被红卫兵收走,交到柴庄公社,公社将收回的四旧产品放入会议室堆着,蔡乾生发现后,悄悄从会议室偷走,一直藏在蔡乾安楼上达20年之久,直到家族1984年拜谱时才拿下来。

 

  柴庄乡刘婆沟何氏永清公支下家谱为乾隆七年(1742)所修,一直由镇安县大坪东河何乐天家祖辈保藏着,文化大革命红卫兵开始沿家搜谱,何有天一看形势不妙,把谱送到时任生产队长的退伍军人何有才家,为保住家谱,何有才在床里边墙角挖了一个小洞,把谱藏于洞内,在洞面上贴了一张毛主席画像,就连何有才家人都不知道里面藏有家谱,红卫兵把何乐天绑走,多次批斗,何乐天始终未说出家谱的下落,红卫兵无奈,把谱匣子砸毁了事,何氏老谱被保留了下来。

  杏坪镇龙王沟倪氏分支宗谱为清光绪八年(1882)所修,文革期间被作为四旧查抄。后来龙王沟倪德华,牛槽沟倪世杰,不畏艰险,费尽周折,找回残部六卷,予以分别收藏。近年中,倪书胜花数月时间才将残部修补装订起来,使这部分历史资料得以保存下来。

 

  杏坪镇石瓮沟曹家岭刘氏宗谱,一直在大坪水木河刘光宏家放着,“文革”收缴宗谱时,族贤多人白天劳动,夜间点着煤油灯,在楼上进行抄写原本,有时白天门上锁,屋内抄家谱,直到抄写结束后才把家谱上缴,除抄写人外,其余人也不知道老本还在。

 

  上世纪80年代前,我县续修开发家谱的比较少,只有柴庄乡刘婆沟何德杰、何德顺支系于1956年续修了家谱。进入80年代后,随着海外华人寻根问祖热的逐渐兴起,民间的修谱之风又开始慢慢升温。80年代以来,全国大规模编写地方志,家谱作为谱牒学研究的对象,受到了重视,直接推动了家谱的收藏整理与开发研究工作。当前,在全国人民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续修家谱,建设和谐家族也蔚然成风,盛世修谱大势所趋,续修家谱的热潮空前高涨,与祖庭合修,独修都有。

  据各乡镇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县开展续修、新修家谱的有49户,从南方迁陕的家族居多数。社川河党氏家族1980年就在凤镇区开会,确定山阳、镇安、柞水三县党氏统谱,成立三人小组,每人负责一个县。仅人丁调查,就花费三年时间,先后去北京、山西、甘肃、韩城、户县、陕西省图书馆等地核实登记。族贤党文范(原柞水县统战部副部长)亲任主编,1986年开始整理资料,编写谱稿,1999年家谱正式出版发行,2000年正月举行了庆发大会。

 

  倪德厚(曾任柞水县政协主席),年过七旬,不辞辛劳,担任家谱主编,其子书胜执笔,于20043月完成了倪氏宗谱柞水支谱的编纂工作,为先祖为后人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情。

 

  康名国(曾任柞水县副县长),年逾花甲,从200710月开始搜集资料,亲自编写谱稿,不计任何报酬,于20093月完成了康氏宗谱续修工程。

 

  黄显忠(曾任柞水县商业局长),1992年接安徽老家来信后,在身体不佳,谱费资料又难以筹集的情况下,毅然承担起来宗谱主编之责,先后花费一千多元,历时六个春秋,抄老谱之精华,查资料以完善,复印老谱图像,新摄各类照片,还老谱之原貌,添新谱之内容,于1999年完成了黄氏宗谱的续修。

 

  何乐明(县检察院退休干部),何乐政兄弟二人不负众望,自备修谱经费,往返镇安,柞水,西安等地,搜集整理资料,执笔编写谱稿,跋山涉水,登门核实情况,历时一年有余,何氏家谱顺利成册。

 

  胡德喜(原柞水县城建局局长)已70高龄,费尽周折,才找到祖居地安徽怀宁,自费制作表册,深入小岭、东坪等地调查族人情况,亲自动手,编写材料,个人还投资5000元,修编了首部安定郡清介堂胡氏宗谱,填补了该支无宗谱的历史。

 

  凤镇街卢臣智1987年自费到安徽省六安市苏埠镇寻根问祖,与祖庭宗亲合修家谱,历时两月,完成了家谱续修,并带回老谱20卷,予以珍藏,是我县家谱最为完整的家族之一。

 

  丰北河小香炉沟郭氏,在当地人口虽然不多,不算大户,但历来注重家谱续修,清康熙三十年,首次修谱,此后,又续谱6次,1987年完成了第7次续修。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