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公告

2015-07-24徽州家谱的收藏与保护

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徽州家谱编修的过程是一种民间文化逐渐形成、成熟的过程,是宗法制度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顺应了中原名门望族光宗耀祖的心理。家谱不是,却如同正史记载国家兴衰更新一样, 记载着一个家 族的起起伏伏,传达着先祖的信息,延续着血脉香火, 对家族伦理道德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蛮总称百越,伏处深山,故名山越。”东汉末中原混战,西晋末五胡十六国角 逐,唐末黄巢起义,北宋末,宋金抗以上四次战乱使中原民众纷纷南迁。

    徽州万山环绕,高峰林立,无兵燹之虞,黄山、齐云山亦处 其中,这样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众多 巨族迁徙到徽州这片土地,据叶显恩考证唐代迁入徽州有31个姓氏。明清时期的徽州府是当时中国境内宗族组织极为发达,宗族制度较为典型的地域之一,血缘认同在 该时期徽州宗族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6〕。

    徽州人认为:“立族之本,端在修谱。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 国无史不立,族无谱不传。”(《盘川王氏宗谱》卷之首《凡例》,民国十年活字本)休宁人汪大章曾这样评价家谱的意义:“家之谱犹国之史也, 国之史所以 记其作辞命之典实,家非谱不能记其人之贤愚不肖,孝悌忠贞之美恶。”《梅林汪氏宗谱》中说,族谱可使后世观谱者“忠于君、孝于悌、慈于幼、别于 夫妇、信于朋友、睦于乡党、学于明师、发奋于青云之上,以光前裕后” 1204。绩溪《洪川程氏宗谱 洪川程敦 · 睦堂世系谱序》引吕本中的话说:“国无国之道,而后 国乱;家无家之道,而后家乱。故礼乐纲纪者,国之道也;宗法谱系者,家之道也。” 绩溪《瀛洲章氏宗谱 序》中亦说道:“经曰,人 莫大于孝 ,孝莫大于尊亲。 人之尊亲,莫大乎谱书。盖谱书所以明一本而朗 万派者,不尔则世远愈疏 ,此谱书之所宜修也,为人子者舍是奚以称孝哉?”(《瀛洲章氏宗谱》卷之首《谱序》,民国三十一年活字本)可见,家谱的编修 ,不仅是“家之道”,更是“为人子者”孝顺的体现。家谱虽不是 ,却可弥补正史之不足。 家谱并不是野 史,它通过对大家族小家庭林林总总的记载,展现了 当时徽州社会的原貌与百姓的生存状态。 20 世纪初, 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就指出: 中国的家谱是中国 史学中尚未开发的重要“矿藏”。《中国家谱总目》主编、上海图书馆研究员王鹤 为:“徽州家谱是徽 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当时徽州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存世的家 谱矿藏中,徽州地区的家谱堪称富矿。”203 徽州家谱 是徽州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反映的史实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广泛性、准确性和连续性 ,有着其他史料不可替代的作用。 徽州谱牒以其数量多、质量高成为中国谱牒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伴随着徽学研究视野的进一步拓宽, 这些保留了徽州 家族迁徙细节,展现了宗族生活原貌,显示了传统文 化延续的家谱资料, 成为我们研究徽州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的突破:

一、徽州家谱的起源与价值

    历史上,徽州地区宗法势力强盛,氏族大姓渊源弥深,可远溯秦汉魏晋。秦汉时徽州主体是山越人,清代著名的考据学家王鸣胜认为:“自周秦以来,从史学影响看,司马迁创立的史表是徽州家谱 的主要渊源之一。 明清徽州地区普遍认为“谱为一家之史”,自觉地将史法寓于谱法之中,对于史表尤为重视。崇祯年间吴士鹏在《临溪吴氏宗谱》中写 :“昔龙门氏之业开于谈,而成于迁、固,后世家谱之宗也。”清乾隆时张元泮在《甲道张氏统宗谱》中说:“仿龙门世表,经之纬之,明昭穆以别尊卑 ,使数十代之世系昭然在目,千里之云礽了如指掌,厥功伟 ,对绩溪县图书馆、文化馆等多家文献收藏机构进行调研。对绩溪县图书馆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对文化馆采用电话调研的方法,同时通过电子邮件和传真获取各图书馆、文化馆的家谱收藏情况,从而保证调研结果的准确性, 力图全面揭示绩溪县境内官方 家谱的收藏现状。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绩溪县境内的官方收藏家谱主要藏在绩溪县图书馆。通过对绩溪县图书馆的实地调研,发现该馆藏有胡、汪、程、章、方、王、周、柯、洪、耿、黄、曹、许、张、葛、冯、戴等17个姓氏,共24 部家谱。 绩溪县 文化馆藏有一部家谱。 这些家谱中有很多是孤本,具有很高的科研与收藏价值。 绩溪县 馆对很多孤 本家谱做了妥善的保护,采取了多种防虫防潮措施, 并与山西社科院合作,制作了电子光盘,对于家谱的 保存与研究又多了一种方式。

    (二)绩溪民间家谱收藏与保护现状 

    笔者于2013 79-24日对绩溪县境内华阳镇,瀛洲、洲村、仁里村、大坑村,瀛洲村周村组 临溪乡汪坑村,临溪乡湖里村 ,荆州乡上胡家村、钱家坞村、里庄村、石川村,伏岭乡伏岭村,绩溪县上庄 镇旺川村、上庄村、余川村,绩溪县杨溪镇大石门村, 绩溪城东,胡适研究会等 7 个乡镇、15 个村庄、一个民间学术研究机构进行田野调查。 绩溪县民间藏有丰富的家谱资料,有胡、汪、程、 章、洪 、冯、许、邵、方、曹、高、何、王、周、钱、张、包、丁、余、黄、舒、陈、叶、葛、戴、倪、俞、吴、李、姜、石、 姚、穆、喻、董氏等 45 个姓氏,96 部家谱。根据笔者统 计,在这些家谱中,以胡、汪、程、方、章五个姓氏家谱 种类 ,共 54 ,占 一半。 这些家谱中很多是孤本,保存完好,具有很高 的经济与研究价值。 笔者调研发现, 绩溪民间家谱的保存主要采用 自然保存的方式,族谱用祖传的樟木箱专门保存,放 置于阁楼通风阴凉处。 为了使族谱长久保存,每年六 月初六左右各族会进行晒谱活动。 在解放以前,各家 各族都有接谱请谱的风俗与固定的仪式, 如今已经 大大简化。 家谱与正史、 方志的区别在于修谱是一种家族 性的民间行为,它一般不公开出版,秘不示人。 修谱作为一项同姓、同族全民性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此 风一直延续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进入上世纪 40 年,由于社会动荡,民间家谱篡修逐渐停止。后,因社会形态、社会意识、社会制度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家谱篡修工作完全停止,“三十年一修”的 传统被打破,现存家谱中普遍缺失两至三的记录〔10〕。 民国初年绩溪境内的家谱数量还是很可观的, 但在“文革”期间,大量公藏、私藏的家谱被视为封建 现在存世家谱中,徽州家谱数量颇多。 据《中国 》统计 ,徽州六邑家谱数达778781部,木刻本415部,占存世总数的53.4 ;木活字125部, 16%;抄本或稿本201部,占15.6%。据池州学院徽学研究专家谈家胜统计, 目前国家图书馆所藏徽州 家谱不少于 345 种,涉及53个姓氏,历史上徽州府下 辖六县的谱牒均有收藏。其中,善本谱牒215种,藏于总馆南区古籍善本库;普通古籍的家谱文献130121种,藏于文津街7号国图古籍分馆

    据上海图书馆研究员王鹤统计,上海图书馆收藏的徽州家谱,包括徽州(新安)地区和休宁、祁门、绩溪、黟县、歙县、 婺源六县,共计收藏1949年前的家谱467种。 其中:统谱、总谱35种,家谱、族谱、宗谱422种,祭祀谱10种。徽州地区及各县收藏家谱数量分别为:徽州地区74种、祁门47种、绩溪43种、黟县18种、婺源63种、歙县105种、休宁117种。徽州家谱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高,孤本善本多,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绩溪是“徽州之源 ”,绩溪家谱是徽州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通过调研绩溪县境内的家谱 收藏与保护现状, 可以了解绩溪家谱存在的整体情况,从而达到进一步开发、利用绩溪家谱的目的。

二、绩溪县境内家谱收藏与保护现状分析

    绩溪县位于安徽省南部,是徽州六县之一、徽州 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徽州之源”。 绩溪官方和民间所藏家谱众多 ,有上百部之多 ,如 :上川明经胡氏宗谱(5 卷)、遵义胡氏宗谱(20 卷)、徽州汪氏统宗 (乾隆版)、(绩溪)金紫胡氏家谱(30 卷)、汪司马墓案稿(木刻本)、忠敬堂汇录(明原本,清木刻 )、坦 川洪氏宗谱(12 卷)、社川汪氏宗谱等等。 绩溪境内家 谱的编修具有古徽州家谱的典型特点, 通过对绩溪 地区家谱收藏情况的调查以及成就的研究, 可以进 一步认识和了解徽州家谱的具体情况和内容, 对家 谱的构成及其明清徽州社会环境得到更深层次的理 从绩溪家谱对徽州社会变迁的特殊贡献,可以推 论出家谱发展的整个历史线索和在各个时期、 各个 时代家谱的不同特点。

    (一)绩溪县官方家谱收藏与保护现状

    2013720-24日,笔者对绩溪县境内图书遗存,屡次遭到大规模的毁灭,存世家谱的数量大幅度减少。现如今,很多孤本善本家谱的持有人已经开始由对家谱饱含保护意识的父祖辈向对家谱知之甚少的儿孙辈交替, 年轻的一辈人对本族家谱存在的 意义与价值不够重视,存在随意存放、任意借用、常年不晒谱的情况,一些很具研究价值的家谱遭到了 虫蛀、鼠咬、上霉等令人痛惜的损失 ,这种损失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另外,由于当今社会上收购家谱 的现象屡见不鲜,年轻一辈相对于家谱的科研价值, 更加看重其经济价值,绩溪境内的家谱有向外流失 的趋向。 这些名目繁多的家谱中, 宗族社会更为看重的是能 直接体现宗族血脉渊源的谱名。在笔者调研统 绩溪县境内 121 部谱牒中,有 93 部谱牒使用“宗谱” 为名,其次为“族谱”6 部、“家谱”4 部,其余的谱名使 用率较低。 上述繁多的谱名及其种类,说明绩溪县境 内家谱收藏面较广, 这既是绩溪县境内所藏徽州家谱的一大特点, 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明清时期的 徽州宗族重视血脉渊源,热衷于家谱的纂修,从而达 到“尊祖、敬宗、睦族”的目的。

     三、绩溪县家谱特征分析

    (一)拥有众多的姓氏 根据绩溪县汪琴鹤先生调查,绩溪县共有50个姓氏87名绩溪始迁祖。 此次调研发现绩溪县家谱官方收藏有17个姓氏,25种家谱藏品;民间收藏有45个姓氏,96部家谱藏品。家谱较多的5个姓氏为胡氏18部、汪氏16部、程氏9部、方氏6部、章氏5部。 ,根据调研统计,还有冯氏族谱4 、许氏族谱4部、王氏族谱4部、周氏族谱3部、张氏族谱3部、洪 氏族谱2部、邵氏族谱2 、姚氏族谱2 、曹氏族谱1部、高氏族谱1部、何氏族谱1部、包氏族谱1部、余氏族谱1部、舒氏族谱1部、叶氏族谱 1 部、丁 氏族谱 1 部、陈氏 1 、葛 1 、石氏族谱1部、穆氏族谱1部、喻氏族谱1部、董氏族谱1部、戴氏族谱1部、倪氏族谱1部和吴氏族谱1部。

    (二)较为集中的纂修年份

    绩溪的家谱编修年份主要集中在明清和民国时 期。 我们所见到的绩溪家谱中,最早的编修于清泰元 年的《仁 》,现存于世的是程惟玩的手抄本。据仁里程氏谱载,休父45世孙程元谭为徽州始 迁祖,程元谭于东晋大兴二年(319 年)任新安太守, 帝赐宅第于歙邑, 始居篁墩, 衍为大族。 光化三年 900 年),唐金乡令程药,率领族人由休邑古城潜入 绩溪仁里,建祠“叙伦堂”,即为“上祠堂程氏”。 该支 程氏与宋咸淳年间由歙县槐塘迁入的“下祠堂程氏”并称为“仁里程氏”。

    (三)种类繁多的谱名

    “家谱”是一种记载一姓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 谱籍文献的泛称,它和“宗谱 ”、“族 ”、“家 ”、“家 典”、“房谱”、“家记”等词,名 ,南 将这些名目统称为“家谱”〔9〕。 根据笔者调研统计,绩 溪境内这些谱籍文献的名目大致有:谱、宗谱、族谱、 统、宗谱 、统、宗正脉 、家谱、墓案稿 、汇 、世系 、世系簿、世守谱、世系图稿、世谱、支派谱、宗语 、宗诺 、家乘、通宗世谱、正宗世谱、会簿、祠谱等21种之多。 

    (四)形式多样的版本

    绩溪县境内收藏的家谱多以具有家族世系谱牒 为主,有完整的谱序、凡例、目录、名人山川小传、世系图、墓图以及后跋。 其中大部分为民国以后续修的 家谱,既有兼具科研与经济价值的老谱,也有很多复 印本,还有一些木活字印刷本 、铅字印刷 、激光照排印刷本及手抄本。 此次调研的绩溪家谱中,有木刻 本、木活字印刷本、影印本、毛笔小楷抄本、铅印本和复印本等。一些历史文化名人的家谱、孤本善本家谱 往往具有很高的收藏与经济价值, 持有人大多不愿捐赠出来,为了使得家谱能够长久保存,发挥出其内含的价值,官方及高究机构应联系这些持有人,采用影印或复印的方法对这些珍贵的家谱资料采取 多种方式与途径保存。虽然复印本与家谱原件在使 用上没有太大区别,但复印中难免会有种种错漏,会直接影响到一部族谱原貌的展现,所以如何保存这 些珍稀的老谱,还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通力协作。由于此次调研时间较短、调研地点较多,同时家谱相关的信息源较少,因此调查数据难免会出现错漏 的情况。通过揭示绩溪县家谱收藏与保护的现状,意在面向绩溪县乃至徽州“一府六县”地区、全国范围内征集绩溪家谱,使得绩溪家谱文献得以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为徽州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量。

参考文献:

    [1] 方静 徽州 [M].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2] 王鹤鸣.上海图书馆馆藏徽州家谱简介[J].安徽史学,20031.

    [3] . [J]. 2006 3 .

    [4] . [J]. :社 2006 1 .

   

    [5] 徐学林 . 徽州存世谱牒及其开发利用 [J]. 江淮论坛,2000 4 .

    [6] . [J]. 历史评论,2007 2 .

    [7] 赵华富 . 论徽州宗族的繁荣 [J]. 东方论坛,2010 2 .

    [8] 徐彬 . 明清徽州家谱与徽商文化 [N]. 光明日报,2010-06-29.

    [9] . [J]. 案,2009 2 .

    [10] . [J]. 2010 3 . 154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常识”】